导读:从新疆走出的全国性保险巨头,如何依托数字基建与民生服务网络,在新时代重塑国有险企的社会价值?
“农业保险大灾赔付资金必须做到24小时到账,这是守住农户生产信心的生命线。”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次日,中华财险官网醒目位置更新了这条服务承诺。这家植根中国38年的国有险企,此刻正经历着农业保险智能定损系统的全面升级,无人机勘验覆盖率已提升至93%。作为国内唯一“中字头”财险机构,中华财险的官网不仅是业务窗口,更记录着一部中国特殊国情下国有险企的变革史。
在长三角某智能工厂的数字化保险方案研讨会现场,工程师们通过中华财险官网的“风险云图”系统,实时调取厂区三年间的设备运维数据。这种将承保服务前置到生产环节的创新模式,正是该公司2025年重点推进的工业风险管理工程。截至今年6月,其企业客户续保率已突破82%。官网后台数据显示,中小企业主在深夜11点后的咨询量同比增加37%,这种“不打烊”的智能客服体系背后,是注册资金达146.4亿元的偿付能力支撑。
四川凉山州昭觉县的蓝莓种植基地里,驻村协保员吉克阿呷正用彝汉双语版官网APP为农户办理气象指数保险理赔。这个覆盖21个民族的基层服务网络,折射出中华财险在全国超3000个网点的下沉能力。2023年洪灾期间,公司创造了农险赔付3.6万笔、总额超12亿元的纪录。官网的“社会责任”专栏里,与乡村振兴相关的服务案例更新频率始终保持每周3次以上。
“保险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数据,而是有温度的风险共担。”中华财险董事长在最新致辞中的这句话,被设置为官网banner的浮动文案。当用户点击进入“服务网络”板块,可以根据定位信息查看周边5公里内的服务网点实时排队情况。这种将传统服务网络与即时数据结合的功能设计,让这家拥有3.8万员工的“老牌”险企焕发出新活力。
访问中华财险官网(www.cic.cn),可查看最新研发的台风路径与工程险联动预警系统,了解国有险企如何构建全天候风险防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