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发灾害,我们要做第一个抵达现场的身影」——这是人保查勘员在西藏吉隆口岸泥石流现场的工作信条
7月末的贵州榕江县暴雨成灾,街道变河道,商铺变汪洋。当受灾群众还在惊魂未定时,人保财险的绿色查勘车已出现在各个受灾点。"我们采用了卫星遥感+无人机查勘的『天眼系统』,72小时内就完成了首批2800万元的预赔付。"现场查勘负责人顶着暴雨告诉记者。截至8月初,这家央企险企的累计赔付金额已突破4000万元大关。
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吉隆口岸,同样活跃着人保应急小组的身影。泥石流冲毁边贸通道后,他们开创性地将移动定损车开上喜马拉雅山脊,为受阻的跨境货车司机开辟「云端理赔窗口」。「本以为要等半个月,没想到两天就收到了赔款,」尼泊尔货商拉杰普特看着手机到账通知感叹道,「中国人的服务比神鹰飞得还快。」
当台风「杜苏芮」在东南沿海肆虐时,曼谷的街头正驶过挂着人保车险标志的比亚迪新能源车。作为「一带一路」保险服务的重要布局,人保财险与法国安盛集团联手打造的跨境车险平台,正在为泰国街头的每10辆新能源汽车提供7辆的专属保障。这个数字背后,是30万专业理赔人员构建的全球服务网络,从长三角的智能工厂到非洲矿山的重型机械,无处不在的「人保橙」让中国制造走出去更有底气。
在客户端,点击「中国人保官网」已成为精明投保人的首选。记者实测发现,通过官网直销的车险产品,相比传统渠道节省近25%费用,且在出险后可直接触发「一键直赔」功能。更令人称道的是其「在线急救课堂」,当用户通过手机端报案时,系统会自动推送止血包扎教学视频——这种将保险服务前移到急救场景的创新,让冰冷的金融产品有了37度的温度。
翻开人保财险最新发布的《2024可持续发展报告》,一组数据折射出国企担当:在服务「三夏」生产中开发18款农险新产品,为250万农户提供气象指数保险;通过「防返贫保险」累计支付赔款7.8亿元,牢牢守住脱贫攻坚成果。这份厚重的责任清单,正在重绘现代保险业的价值坐标系——当风险来临时,总有人保的守护让希望延续。
(延伸阅读:登录人保财险官网可查阅完整版可持续发展报告,了解央企如何用保险工具服务国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