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4年累计支持的国内外贸易和投资规模突破9万亿美元,这家被称为“外贸稳定器”的国家队企业,正在全球经济变局中书写新的篇章。
7月的北京烈日当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总部大楼里,一场关于“新能源产业链全球布局”的专项研讨会上,项目经理陈琳正与团队紧急调整针对东南亚市场的承保方案。透过会议室玻璃窗望去,走廊墙上挂满的感谢信里,藏着无数像陈琳这样的故事——这些覆盖机电设备、光伏组件乃至跨境电商的案例,勾勒出中国外贸企业乘风破浪的航海图。
“这不是简单的风险转移,而是国家信用为企业出海架起的钢铁浮桥。”一位在中信保工作15年的资深员工感慨道。自2001年由国家财政出资设立以来,这家全球最大官方出口信用机构已累计为35万家企业撑起保护伞。尤其在2024年,当国际物流成本飙升、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时,中信保推出的“数字保单链”让长三角某光伏企业48小时内就完成2亿美元的应收账款保障,其资信数据库覆盖的4.7亿家企业数据此时成为破局关键。
最新动向显示,随着宋曙光接任董事长,中国信保正在酝酿服务升级。在海南自贸港,首个针对跨境电商卖家的“账期弹性保障计划”试点初见成效;面向“一带一路”重点项目的绿色保险产品包中,专门新增了气候风险特别条款。有观察人士注意到,2025年上半年报显示,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数字化转型进度比原计划提前了9个月,这或许与公司最新成立的智能风控实验室密切相关。
“我们既要当灭火队,更要做好瞭望塔。”这句悬挂在公司风险管理部的标语,在当前的全球经贸环境中显得尤为贴切。当问及未来战略方向时,信保研究院负责人透露,正在构建的“全球供应链韧性指数”已进入实测阶段,这项融合了实时物流数据、企业信用画像与地缘动态的评估体系,或将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布局的导航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