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新中国首家保险机构到亚洲非寿险市场领军者,中国人保财险正在用一场“服务革命”重新定义行业标杆。
清晨七点的杭州,亚运村外一辆新能源车因电池故障突然抛锚。车主李女士拨通人保客服电话不到15分钟,拖车已抵达现场。“系统自动识别我是VIP用户,全程没让我填一张表”,她翻着手机里的电子赔款到账通知感慨道,“这速度,就像在点外卖”。这个场景,正是中国人保财险2025年启动“智能护航3.0”工程后的日常剪影。
作为新中国保险业的“长子”,这家拥有74年历史的央企始终保持着与时代共振的脉搏。1949年10月20日,伴随《关于设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决定》的印发,新中国首家全国性保险公司在北京挂牌。当年为天津招商局“海玄”轮签发的第一张保单,如今已演变为覆盖车险、航天保险、网络安全险等200余个险种的庞大体系。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显示,该集团已连续六年稳居全球保险公司前列。
在车险领域,中国人保财险正将“智慧服务”做到极致。杭州亚运会期间,公司为赛事定制了“五维风险防控系统”,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场馆沉降,更开创性地为运动员推出“瞬时语言理赔通道”。“我们首次实现理赔员掌握8国语言AI同传,让每个国际友人都有母语服务体验。”人保亚运项目负责人接受采访时透露,这套服务体系现已被移植到民用领域。
走进北京金融街的人保智能服务大厅,科技带来的改变更令人震撼。智能风险评估屏能通过微表情分析推荐个性化险种,区块链保单柜实现理赔信息秒级核验,VR查勘技术让重大事故现场还原误差不超过5厘米。“去年河南特大暴雨时,我们的无人机查勘系统24小时内完成10万次定损,创造了行业新纪录。”技术总监展示着实时监控大屏说道。
这种创新基因,早在本世纪初便显露锋芒。2003年在港交所敲钟成为金融国企海外上市第一股,2008年推出奥运专属保险产品,2019年率先试水区块链农业保险。如今面对ESG转型浪潮,公司已为全国85%的新能源车企提供定制保险,在青海三江源地区试点生态责任险,更将卫星技术应用于农业防灾减损——去年仅内蒙古马铃薯种植险就挽回农户损失2.3亿元。
“保险不该是冰冷的契约,而应成为有温度的风险管家。” 这句印在年报扉页的slogan,正通过遍布全国的2.3万个服务网点具象化。当您在青藏高原遭遇车辆故障,能通过藏语专线获得救援;当台风季渔船返港,渔民手机里会提前72小时弹出预警;甚至连刚毕业的租房青年,都能在APP上找到押金保证险。这种渗透日常的守护,或许正是中国人保财险穿越周期的密码。
延伸阅读:关注“中国人保财险”官方公众号,获取《2025智慧出行保险白皮书》及新能源车险优惠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