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传统保险业务起家,到构建覆盖医、养、康、宁的生态版图,泰康人寿保险公司以创新模式改写中国保险业的故事从未停歇。
初秋的午后,走进泰康之家·燕园养老社区,几位银发老人正在花园里挥毫作画,不远处的人工智能健康监测屏实时跳动着生命体征数据。这幅“科技与温度并存”的画面,恰是泰康人寿保险公司战略转型的鲜活注脚——当大多数险企还在产品费率上博弈时,这家成立近30年的金融巨头,已经将保险单做成了通往品质生活的“生命钥匙”。
1996年诞生的泰康人寿,最初只是北京金融街里专注人身险的中型机构。借着中国保险业黄金发展期的东风,它在2006年实现总资产突破千亿,2016年经银保监会批准拓展为综合金融集团。这个时间节点成为战略分水岭:当同行们忙着渠道扩张时,泰康已开始在全国7个核心城市同步建设医养社区,将看似虚拟的保险契约变成了可触达的实体服务。这种“保单换床位”的商业模式创新,让泰康在2021 - 2025年间稳居《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成为首个实现养老社区连锁运营的中资险企。
在辽宁省鲅鱼圈,泰康投资建设的东北首个CCRC持续照料社区刚完成三期工程,配有二级康复医院的园区内,900余个房间预约量已超七成。这种火爆场景背后是集团“保险 + 医养”战略的精准落地:客户购买特定年金保险产品即可锁定养老社区的入住权,既解决支付难题又满足品质养老需求。截至2025年8月,类似的养老社区已覆盖全国36城,形成“东南沿海重点布局、中西部枢纽辐射”的服务网络。正如泰康人寿宁波分公司员工所言:“我们卖的不只是风险对冲工具,而是可预期的美好晚年生活。”
技术创新正重塑传统保险服务场景。在北京通州支公司的智能服务中心,AI核保系统将传统需要3天的健康险承保流程压缩至8分钟,区块链技术让保险金信托的资产确权效率提升70%。更关键的是,泰康通过自建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将保险理赔与医疗资源深度整合——从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泰康前海国际医院,到武汉泰康同济医院的抗疫“火线”担当,医疗实体既提升客户体验,又构建起风险管理闭环。
“商业向善不是口号,而是融入企业基因的选择。”董事长陈东升的这句话在泰康的公益实践中得到验证。当宁波分公司员工带着“溢彩公益计划”走进山区助老机构时,武汉泰康同济医院的医护团队正在非洲开展医疗援助。这种企业社会责任的多维践行,使泰康斩获“全国抗疫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形成独具特色的ESG发展范式。
站在长寿时代的门槛上,泰康人寿保险公司正将触角延伸至更多创新领域:与清华联合培养大健康产业人才,投资AI辅助诊疗技术研发,试点保单积分兑换健康管理服务。这些动态预示着,这家年营收超1500亿的金融航母,正在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对于关注保险行业变革的读者,不妨点击官网查看最新发布的《长寿时代城市白皮书》,获取泰康医养社区2026年布局规划——那里或许藏着中国养老产业的未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