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作为扎根深圳近30年的保险行业标杆,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以下简称“太保产险深圳分公司”)始终以“责任、智慧、温度”为核心,在服务城市经济建设、履行社会责任、创新产品体系等领域持续发力。从环卫工人的意外保障到科技企业的风险护航,从公益服务一线到青年志愿先锋,这家国企背景的险企正以多元角色深度融入特区发展脉搏。
一、与城市共生:三十年深耕锻造行业标杆
自1993年成立以来,太保产险深圳分公司始终稳居深圳产险市场前三甲,2023年前三季度保费规模突破40亿元。作为中国太保集团(世界500强企业)在华南的重要战略支点,公司构建起覆盖财产险、责任险、短期健康险等全品类产品体系,服务网络延伸至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尤其在深圳“20+8”产业集群战略布局中,公司重点发力三大领域:
- 科技金融:为南山科技园、光明科学城等创新主体提供研发中断险、知识产权保险
- 绿色保险:推出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参与大鹏新区生态保护项目风险管理
- 跨境保障:依托前海深港合作区,创新跨境电商物流保险、跨境数据安全险
二、与民生共情:社会责任铸就企业温度
“保险不该只是冰冷的合同,更应是传递温暖的载体。”这一理念在太保产险深圳分公司的实践中体现得尤为显著:
- 特殊群体守护计划
2019年启动的“橙光行动”已为全市3.2万余名环卫工人提供超130亿元意外险保障,2023年更将外卖骑手、建筑工人纳入保障范围。在疫情防控关键期,公司48小时内开发出“防疫综合险”,为民生物资保供企业2.6万员工提供专属防护。
- 青春志愿力量
由186名青年员工组成的“太保蓝盾志愿服务队”堪称行业标杆:2022年福田疫情中,这支队伍完成53个社区243次应急支援,被授予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2023年更发起“保险知识进校园”公益行动,覆盖12所外来务工子女学校。
- 生态共建实践
连续6年参与红树林湿地保护项目,创新开发“蓝碳保险”,为深圳湾生态修复提供风险保障。2025年联合市生态环境局推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开创政保合作新模式。
三、与时代共进:数字化转型重构服务体系
面对粤港澳大湾区保险市场变革,太保产险深圳分公司率先完成三大转型升级:
- 智能核保系统
引入AI风险评估模型,企业客户投保时效从3天缩短至2小时,2024年承保的某数据中心项目创下单笔保费1.2亿元纪录。
- 云端服务平台
搭建“太平洋保险+”微信生态,实现理赔材料智能识别、小额案件10分钟到账。2023年台风“木兰”灾害中,通过无人机定损技术,创下24小时完成6500万元赔款的行业记录。
- 专属风控体系
针对深圳107万家中小企业推出“一企一策”服务,2025年发布的《专精特新企业风险管理白皮书》成为行业参考范本。
四、向未来共行:打造大湾区风险管理新范式
站在深港融合的历史节点,太保产险深圳分公司正以深业上城总部为支点,构建“前海-河套-香港”服务三角:
- 组建跨境保险产品实验室,研发粤港澳三地通用的医疗险、车险产品
- 设立10亿元专项基金支持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
- 计划2026年前建成大湾区首个“全险种数字化体验中心”
正如公司总经理林耸所言:“我们将继续做城市发展的‘安全气囊’、民生福祉的‘护航者’、科技创新的‘实验田’,为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注入保险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