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大家保险」这个名字在2019年横空出世,迅速成为金融市场的焦点。但鲜为人知的是,它的诞生源于一场轰动行业的危机——中国第三大保险集团安邦保险的陨落。从激进扩张到被监管接管,从业务清零到国资入局,这家公司在五年间经历了怎样的蜕变?为何银保监会要以「大家保险」重塑安邦?本文将深入解析这场国企化改革的台前幕后,并揭秘其最新战略布局。
一、安邦危机:一场资本游戏的崩塌
2004年成立的安邦保险,曾以惊人的资本运作速度崛起。通过收购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股权,其总资产在十年内突破2万亿元,跻身全球500强。然而,2018年的一纸监管令揭开了华丽表象下的危机:违规股权结构、资金池错配、偿付能力逼近红线等问题集中爆发。
银保监会随即对安邦实施两年期接管,并成立专项工作组。调查发现,安邦通过复杂股权代持掩盖实际控制权,理财型保险产品的短期负债与长期资产严重错配,系统性风险一触即发。这场危机直接催生了中国保险行业第三例风险处置案例,也为后续改革埋下伏笔。
二、破局重生:大家保险的国企化重塑
2019年7月,银保监会批准由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持股98.23%)、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持股1.22%)、上海汽车集团(持股0.55%)共同出资203.6亿元设立大家保险集团。这一股权架构彻底清洗了安邦时期的民营资本,标志着全国资背景的成型。
改革核心在于三重重构:
- 业务接管:原安邦1.5万亿元保单由大家保险全面承接,涉及超4000万客户权益;
- 资产清算:处置安邦持有的境内外不动产、股权等非核心资产超1万亿元;
- 战略转向:从理财型保险转向长期保障型产品,2022年银保渠道期交新单保费达240亿元,市场排名第二。
三、新航向:养老生态与资产盘活双轮驱动
1. 养老社区加速全国布局
截至2023年,大家保险已在北京、杭州等8个城市建设城心医养社区,床位总数突破1.2万张。其“临近三甲医院+市中心区位”的模式,使保单客户入住率提升至67%。2022年养老战略贡献新业务价值达19.5亿元,成为增长新引擎。
2. 不动产投资轻资产转型
2025年8月,大家保险联合万科设立泊寓Pre-REIT基金,斥资4.8亿元收购厦门30万㎡租赁住房项目。该项目采用「险资出资+房企运营」模式,既盘活了万科存量资产,又为险资开辟了长期稳定收益渠道。这与新华保险收购万达广场的路径不谋而合,凸显险资抄底优质不动产的趋势。
四、行业启示录:风险处置的「中国范式」
大家保险的转型为金融风险化解提供了三大样本价值:
- 制度兜底:保险保障基金持股确保改革稳定性,避免市场恐慌;
- 渐进过渡:通过3年基础重建期(2019-2022)逐步调整业务结构;
- 产融结合:以养老社区绑定保险主业,形成“支付+服务”闭环。
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大家保险总资产已恢复至1.1万亿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218%,彻底摆脱安邦时期的流动性危机。
结语
从安邦到大家保险,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更名重生,更是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应对系统性风险的典型案例。当「大家」取代「安邦」,背后是从民营资本无序扩张到国有资本稳健运营的范式转换。随着泊寓基金等创新工具的应用,这家脱胎换骨的公司正在书写险资服务实体经济的新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