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仅由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包括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这是我国社会保险体系中企业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旨在保障职工特定场景下的合法权益。
仅由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是什么(2025最新权威解答)
一、仅由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是什么——工伤保险与生育保险的定义
在我国社会保险体系中,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是两项完全由单位承担费用的险种。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个人无需缴纳这两类保险的费用。 工伤保险的保障范围包括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职业病等情形下的医疗救治、伤残补助和遗属抚恤。例如,建筑工人因高空作业受伤时,其治疗费用和停工期间的工资补贴均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生育保险则为女职工提供生育医疗费报销、产假津贴等权益,覆盖从产前检查到产后恢复的全过程。部分地区还将男性职工的陪产假津贴纳入保障范围,进一步平衡家庭责任分担。这两项保险由单位按月缴纳,缴费基数通常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5%-2%(工伤保险)和1%左右(生育保险)。
二、为什么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仅由单位缴纳
社会保险费用的分担逻辑基于风险责任主体和受益对象两大原则:
- 风险责任主体:工伤风险源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用人单位作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需通过缴纳工伤保险转移职业伤害风险。例如,制造业企业需为机械操作岗位的意外伤害风险投保。
- 社会共济性原则:生育保险通过企业缴费形成社会统筹基金,解决女职工因生育导致的收入中断问题,避免企业因雇佣女性增加用人成本,促进就业公平。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生育保险基金全国统筹后,企业平均缴费率下降0.3%,但女职工生育津贴覆盖率达98%。
- 政策强制性保障:根据《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不依法缴纳这两项保险的单位将面临滞纳金、行政处罚乃至刑事责任。2025年人社部新规明确,所有参保企业必须实现工伤保险"全员覆盖、实时参保"。
三、仅由单位缴纳的社保与其他险种的区别
我国现行社会保险体系包含"五险",其中三类需要个人共同缴费:
险种 | 单位缴费比例 | 个人缴费比例 | 保障内容示例 |
---|---|---|---|
养老保险 | 16% | 8% | 退休后养老金发放 |
医疗保险 | 6%-10% | 2% | 住院费用报销70%-90% |
失业保险 | 0.5%-1% | 0.5% | 失业期间每月生活补助 |
工伤保险 | 0.5%-2% | 0% | 伤残等级鉴定后津贴发放 |
生育保险 | 约1% | 0% | 顺产医疗费5000元全额报销 |
此差异设计既体现社保制度的精细化管理,也平衡了社会、企业与个人的责任边界。例如,养老保险采用"单位+个人"共担模式,既保证基金规模又增强个人权益意识,而工伤、生育保险全额由单位承担,则凸显国家保护弱势劳动群体的立法初衷。
四、常见误区解读:这些情况仍需注意
- 缴费基数核定:即便工伤保险由单位全额缴纳,职工仍需关注缴费基数是否合规。2025年新规要求,企业应按照职工实际工资(含奖金、津贴)的100%-300%核定基数。
- 异地用工管理:外派员工原则上在用工单位所在地参保。例如,上海总公司的员工被派驻武汉分公司工作满6个月的,应由武汉分公司在当地缴纳社保,包括工伤保险。
- 补充商业保险:工伤保险仅覆盖基础保障,建议高危行业企业额外购买雇主责任险。如某化工厂为接触有毒物质岗位购买200万元保额的补充保险,进一步分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