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传统金融遇上数字浪潮,这家连续12年稳坐行业前三的险企,正在书写怎样的新篇章?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的玻璃幕墙倒映着珠江口的潮起潮落,这座632米高的地标建筑顶层办公室里,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化指挥中心正实时刷新着全国150个国家和地区的查勘数据。2024年刚刚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平安财险前8个月原保费收入突破2110亿元,同比增幅5.3%的数字背后,一个关于传统金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鲜活样本正在成形。
"我们的线上报案通过率已经达到97%,平均理赔时效缩短至15分钟。"在9月初的媒体沟通会上,平安财险董事长龙泉展示的手机屏幕里,AI定损机器人正在解析一辆事故车的3D建模。这位拥有26年基层工作经验的掌舵者,从湖北分公司的业务员起步,亲历了从手工单据到智能云端的行业蝶变。平安财险官网最新升级的智能服务专区,将"语音报案-智能定损-极速到账"全流程压缩到了传统模式的五分之一,其底层搭载的区块链技术让每笔赔款流向可溯。
在民生保障领域,平安财险官网近期上线的新版企业客户门户引发关注。首页跳动的数字大屏实时显示着粤港澳大湾区基建项目的风险覆盖率,近三年累计为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延长线等超级工程提供超千亿元风险保障。"这些国家级项目的风险管理需要毫米级的精度,我们的遥感卫星+物联网监测系统能提前72小时预警台风路径。"一位不愿具名的风控专家透露,这套系统已在长三角15个智慧园区部署应用。
车险用户张女士的经历或许更能说明问题。今年夏天暴雨突袭郑州时,她在积水中刚按下平安官网APP的报案键,智能客服便自动匹配了最近的救援车辆。"操作过程就像叫网约车一样方便,关键时候真是救急。"这种将服务颗粒度细化到个体的努力,让平安财险官网的日活用户量在2024年三季度同比增长了38%。与之形成呼应的是,其自主研发的"智能单证识别系统"斩获了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能自动解析128种语言的保险单据。
责任二字始终镌刻在这家金融巨头的基因里。官网新开设的"绿色金融"专区陈列着全球首款红树林生态修复保险的模型,累计为广西、海南等地3.2万亩湿地提供风险保障。"当我们为敦煌光伏电站设计专属保险产品时,考虑的不仅是风险对冲,更是如何用金融工具推动碳中和。"平安财险总经理史良洵在最新访谈中如是说。这种将企业战略与国家重大战略同频共振的布局,或许正是其连续六年入围《财富》世界500强的深层密码。
消费者在平安财险官网办理业务的间隙,可能会注意到导航栏不起眼的"消费者教育"入口。点开这个用漫画形式讲解保险知识的专区,能看到累计超过600万次的访问记录。当行业还在争论流量转化率时,这家老牌险企已经将官网打造成了兼具服务与科普功能的公共产品。最新数据显示,其官网"保险辞典"模块日均检索量突破12万次,意外险条款的通俗化解读视频播放量超过2300万。
(访问平安财险官网了解更多智能理赔服务,或查看《中国财产保险数字化转型白皮书》获取行业深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