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从北京金融大街的红色地标到智能时代的“掌上营业厅”,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官网正在书写一场跨越76年的数字叙事。
北京的夏日总是带着厚重的历史感。西城区金融大街16号,这座深灰色玻璃幕墙建筑在蝉鸣中静默如常——作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总部所在地,它见证了中国寿险业从铅字油墨到5G云端的沧桑巨变。2025年夏,当我们轻触手机打开中国人寿官网(https://www.e-chinalife.com),AI客服“小慧”跃然屏上时,历史与未来的对望在此刻完成量子纠缠。
在数字化浪潮中,这家成立于1949年的“共和国长子”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年轻态转型。今年7月更新的官网5.0版本中,智慧投保系统实现了全链路60秒急速响应,智能核保准确率提升至97.2%,云柜面服务覆盖全国2800余个县级行政区。一位来自乌鲁木齐的90后客户在社交平台晒出截图:“给孩子投保重疾险,从产品匹配到电子保单生成,整个过程就像点外卖般丝滑。”
历史总是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照进现实。1999年刚上线时的初代官网还只是个信息展示窗,那个需要人工传递投保单的年代,官网日均访问量不足百次。如今官网月度活跃用户突破2600万,移动端占比91%,日均处理保全业务超15万单。公司党委副书记利明光在最新季度发布会上坦言:“官网早已不是简单的信息门户,而是承载着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智能生态中枢。”
当夕阳为西单商圈镀上金边,官网数据中心跳动的数字仍在不眠不休。最新上线的VR健康风险评估模块,结合可穿戴设备数据动态调整保障方案,这让人想起2003年SARS期间公司首创的“无接触理赔”服务——同样的危机应对基因,在技术迭代中焕发新生。正如董事长蔡希良在官微中所述:“保险的温度永远不会被代码稀释,数字化转型是要让服务触手更温暖。”
有趣的是,官网“红色金融记忆”数字展厅访问量持续走高。年轻网民们乐于在虚拟展厅里收集1949年签发的第一张保单、1982年首款分红险设计手稿等数字藏品。这种代际对话的密码,恰藏在那枚由同心圆与白玉兰组成的LOGO里——既有对历史的守护承诺,也有向未来绽放的姿态。
延伸指南 登陆官网“服务大厅”体验智能健康顾问,或前往“投资者关系”板块查看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想要了解如何用国寿积分兑换故宫文创产品?不妨在官网搜索栏输入“国寿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