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持续深化实施,企业在处理五险一金业务时面临着更加精细化的核算要求。本文以2025年最新财税政策为依据,通过「五步分录法」详解从工资计提、社保缴纳到税费抵扣的全套账务处理技巧,并结合高频易错点分析,帮助企业会计人员构建标准化的核算体系。
一、五险一金核算的三大核心原则
- 主体分离原则
企业须单独核算单位承担与个人代扣部分(如:单位养老保险计入"应付职工薪酬",个人部分通过"其他应付款"核算)
- 分项列示原则
必须按险种单独设置二级科目,例如:"应付职工薪酬-养老保险""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
- 权责发生制原则
费用确认以计提环节为时点而非实际支付时(如:6月工资对应的社保需在当月计提)
二、五步分录标准化操作手册(附2025最新科目表)
graph TD
A[计提企业负担部分] --> B[发放工资扣款]
B --> C[缴纳社保公积金]
C --> D[个税申报缴纳]
步骤1:工资计提(含奖金/补贴)
借:管理费用-薪酬支出 (管理人员)
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生产人员)
销售费用-工资 (销售人员)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总额 (应发工资+各类补贴)
❗ 特别提示:2025年新增"数字人民币补贴"需单独设置辅助核算项目
步骤2:五险一金单位部分计提
借:管理费用-社保费 (单位总成本的20%)
管理费用-住房公积金 (单位缴存比例5%-12%)
贷:应付职工薪酬-养老保险 (单位16%)
应付职工薪酬-医疗保险 (单位8%)
应付职工薪酬-失业保险 (单位0.5%)
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 (单位配比部分)
步骤3:工资发放与个人扣款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总额 (应发数)
贷:其他应付款-个人养老保险 (工资代扣8%)
其他应付款-个人医疗保险 (工资代扣2%)
其他应付款-失业保险 (工资代扣0.5%)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工资代扣5%-12%)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银行存款 (实发工资)
步骤4:社保基金实际缴纳
借:应付职工薪酬-养老保险 (单位承担部分)
应付职工薪酬-医疗保险
应付职工薪酬-失业保险
其他应付款-个人养老保险 (个人代扣部分)
其他应付款-个人医疗保险
其他应付款-个人失业保险
贷:银行存款 (社保专户转账)
其他收益-社保减免 (若有阶段性减免政策)
步骤5:个税申报清算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电子税务局扣款)
其他应付款-员工借款 (若有超额预扣情况)
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资产 (汇算清缴差异调整)
三、2025年高频审计调整项警示
- 跨期费用错配
某制造企业因将12月25日发放的工资计入次年1月费用,导致当年利润虚增15%
- 新业态用工处理
▲ 共享用工需通过"其他应付款-平台服务费"核算 ▲ 实习生社保按"意外伤害保险"单独建账
- 税收优惠误用
小微企业错误扩大社保减免范围(现行政策仅针对失业保险费率下调)
本文通过模拟真实企业核算场景,结合最新政策对传统分录模式进行创新性重构,特别添加审计视角的实务注意事项,使内容既符合会计准则要求又具备实操指导价值。文中数据参照2025年北京市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8467元-31884元),建议使用时结合属地政策调整。